当前位置:首页 » 发表论文

中药治疗椎管狭窄症300例临床观察

更新时间:2014-05-02   来源:陕西中医药研究

我们以纯中药内服、外贴治疗椎管狭窄症作为研究课题,于1999年1月至2002年6月共治疗椎管狭窄症患者千余例,今选取其中治疗疗程完整者300例做以总结。治疗期间要求病人不能进行其他相关治疗(大部分病人已经其他治疗效果不佳,故较易配合),单纯应用“芥草园”系列纯中药予以治疗,疗效满意,现报道如下。

临床资料

一般资料 本组300例中,男214例,女86例;年龄40岁以下者14例,40-60岁者38例,60岁以上者248例;年龄最大者78岁,最小者34岁,其中,经牵引治疗者121例,手术治疗者38例。有外伤者17例,无明显诱因者46例;病程最长者40年,最短者2个月。伴有椎间盘突出者231例,伴椎体滑脱27例,伴黄韧带肥厚及后纵韧带钙化者60例,截瘫17例。治疗时间一般以三个月为准,以上病例均经CT或MR确诊。

该组患者中经常腰痛或轻或重者163例,经常腿痛腿麻或轻或重者143例,脚麻、脚痛者140例,间歇性跛行者244例,直腿抬高障碍者127例,运动障碍者50例,二便功能失常者46例。

治疗方法

患者经确诊后,要询问其有无其他并发症,如糖尿病、高血压、心脏病、脑血管病等,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及体征,辩证施用纯中药“化瘀通督丸”等,基本方组成为:熟地20g,桑寄生20g,金毛狗脊15g,当归15g,丹参15g,川牛膝15,鸡血藤18g,白芍15g,黄芪15g,桑枝15g,地龙12g,伸筋草12g。按方配药共研细末,装0号胶囊,每胶囊含药粉0.3g。一次 5-8粒,一日三次,空腹服用,禁饮茶水;同时,外用“芥草园贴”,贴于椎管狭窄部,一次一贴(每部位),三日一换。病人若伴有其他病症如高血压等,除对症治疗外,原用药继用。1个月为一疗程,每疗程用药后来诊检查。

疗效标准

痊愈:自觉症状及阳性体征完全消失,行走如常;显效:自觉症状及阳性体征基本消失,行走基本无影响;有效:自觉症状减轻,阳性体征有所改善;无效:自觉症状及阳性体征均无明显改善,甚至加重。

治疗结果

本组300例中,临床痊愈102例,占34%;显效126例,占42%;有效56例,占18.7%;无效16例,占5.3%;总有效率94.7%。

典型病例

杨新会 男,47岁,陕西省澄城县矿务局保卫处 99年11月23日来诊治疗,当时右腿直到右脚疼痛剧烈、麻木,腰痛酸困,晨起和晚上重,行走困难,间歇性跛行,右腿轻度萎缩(右腿直腿抬高试验小于30度),失眠多梦,大便干燥。CT报道:L4-5、L5-s1椎间盘突出,L4、L5小关节增生(92年)。L4-5椎间盘左后脱出并部分钙化,L5-s1左侧小关节肥大,左侧隐窝狭窄,黄韧带钙化。曾与92年10月10日在西安三二三医院行后开窗椎间盘摘除术。99年12月14日复诊,腰腿痛大为减轻,下肢有力,行走正常,但不能走远。2000年1月13日治疗时,腰痛脚麻消失,精神良好,已恢复工作。

体会与讨论

椎管狭窄症是脊柱病中最为严重的病症之一,其病因复杂,病史多较长,患者一般年龄偏大,尤其以60岁以上老人患此疾病者为多,常常生活不能自理,行走不便,疼痛等症缠身而让患者烦恼。此病中医多以“瘫痪”、“痛症”、“痿症”报道,认为椎管狭窄症属“气血瘀阻”、“督脉不通”而发病。现代医学研究认为,椎管狭窄主要发病原因是椎体退行性变所致。由于椎间盘的脱水变薄等退行性变造成椎体不稳定,致使椎体相互间出现滑动性运动,椎体周围组织受到牵位,导致椎体及椎间小关节骨赘形成,同时伴有周围软组织的增生、肥厚、充血、渗出、水肿、粘连。两椎体的靠近,亦可使黄韧带折叠而凸向椎管,从而导致韧带因营养血管的折叠和阻断,造成黄韧带供血受损,而致黄韧带肥厚。在腰椎部,当椎管狭窄卡压马尾神经时,因马尾神经不具有周围神经那样的结缔组织保护鞘,故对椎管内病变所导致的机械压迫特别敏感,在慢性机械作用下,马尾神经出现毛细血管瘀滞,静脉回流障碍,组织水肿。椎管内容物体积增大与椎管狭窄构成恶性循环,造成椎管狭窄进一步发展。椎管内受损组织的炎症反应及马尾神经血循环障碍,致使椎管内局部K+、H+、组织胺、激肽素、5-羟色胺等致痛物质释放及浓度增高,使已受到卡压刺激的马尾神经受到更大的刺激,从而加剧了患者的疼痛、酸胀、不适等症状。

中医中药内服外贴治疗此病自古有之。《金匮要略》所录黄芪桂枝五物汤、桂枝芍药知母汤至今仍为临床所用。唐宋诸家均有不同程度的发挥,《圣济总录》中就提出了防风汤、牛膝汤等不同方剂,颇具特色。其后金元明清历代医家见仁见智,针对此类病症缠绵不愈,叶天士有“久病入络”之说,提出“虚人久痹宜养肝肾气血”的治疗大法。吴尚先《理瀹骈文》则是膏药外治此类病症发扬光大。总之,中医认为,肾主骨生髓,肝主筋藏血,椎管狭窄症是由于肝肾亏虚、气血瘀阻、督脉不通、风寒湿痹所致,采用中药内服外贴,强肝补肾、温经散寒、活血通络、化瘀止痛,从而达到调节脏腑功能,改善病变部位微循环,清除导致粘连的致痛因子,促使椎间盘突出物化消吸收,消除“胀大”了的神经血管水肿,使狭窄的椎管相对扩大,从而达到显著的治疗目的。应用中医中药治疗方便、费用低廉,应该得以发扬。(《陕西中医药研究》贾永林)

参考文献

1.徐登.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管狭窄初探.中国骨伤杂志,1995,8(2):15

2.Adams JC.Outline of orthopaedics.8th ed.Edinbargh:churelhill Livingstone 1976,166

3.候树勋.加强下腰痛的基础研究.提高下腰痛的诊治水平.中国脊柱脊髓杂志,1996,6(1)

4.潘之清.影响疼痛传递的介质.实用脊柱病学.1996,12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