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西医结合救治肝硬化1例
肝硬化腹水属疑难症之一,严重而复杂,时有肝昏迷发生的危险,治疗较难。西医对肝硬化后期实无良法。采用中西医结合,中医为主,症状甚本消失后“膏药”数贴巩固治疗效果满意。今选临床诸多病例中之一例,报导如下
患者王ⅩⅩ男,31岁,潼关县太要镇人,1988年1月19日初诊。该患者系河南黄金总公司职工医院住院病人。患者1月6日入院。有肝炎病史。症状:身痛、腹胀、尿少、尿频、头昏、泄稀水样便8日。曾用红霉素治疗。检查:巩膜及皮肤黄染、腹部膨隆,呈蛙状腹。移动性浊音(+),肝触诊不满意,心率72次/分,律齐音钝,经B超、化验等检查诊断:肝炎后性肝硬化,肝功能失代偿期,腹水形成,药物性(红霉素)肝损害,胆汁郁积性黄疸,在治疗中突然于1月17日发生肝昏迷。
实验室检查:血尿粪三常规正常,HB-SAg(-),黄疸指数30单位以上,锌浊度10单位,麝香草酚浊度6单位,麝香草酚絮状(++++),卢戈氐碘(++++),转氨酶600单位。两次B超均示肝硬化腹水。
患者已昏迷2日,医院已停药,家属已准备出院安排后事,经人介绍邀我往诊,症见:昏迷状态,颜面潮红,全身黄染如橘皮,气短气粗、口唇干裂、口臭、痰鸣。精神神经症状:谵语、烦躁、抽搐,神志不清,唤之无反应,不时扬手掷足。舌红苔燥黄,脉右沉细数,左弦数。证属湿热瘟黄,邪犯心包,扰乱神明,痰热炽盛。治宜清热解毒,化痰开窍,方用黄连解毒汤加味。处方:黄连15g,黄芩10g,黄柏12g,山栀15g,大黄10g,茵陈60g,佩兰10g,天竺黄10g,远志10g,橘红12g,半夏10g,瓜蒌30g,莲子15g,钩藤15g,全虫6g,甘草3g。水煎2次分服,日1剂。
另:羚羊角10g煎水频服。安宫牛黄丸1粒2次分服。
1剂后病情稳定,继服两剂并配合“氨基酸”静滴,于第7日苏醒。停服中药,继续输液,每日输液量约4000毫升。4日后腹水加重,腹胀如鼓,下肢及头面凹陷性水肿,小便短少,流鼻血,张口即有水液从嘴溢出。停止输液。停药两日,症状如前。家属要求再诊。症状如上述,舌红胖,黄腻苔,脉沉实,神志尚清。急予家传“消水丸”45粒晨起一次服。连用3日,每日泄黑色粘液样大便或稀水日五六次乃至十余次。溢水停止,腹水明显消退,腹已变软,已能少量进食,但周身尽痛,手不敢摸,皮肉如损状。急予补气固本。
处方:生芪40g,河车15g,党参30g,茵陈30g,丹皮10g,杏仁6g,赤白芍各12g,当归15g,半夏10g,木香10g,黄连10g,丹参15g,厚朴10g,枳壳10g,砂仁6g,甘草3g。水煎2次分服,日1剂。
另:消水丸改为20粒晨起服。
服药6剂后腹水、黄疸均减轻,食量增加,精神明显好转,已能步行到室外活动。继予补气活血,疏肝健脾利水调治。
处方:黄芪30g,党参20g,白术15g,当归15g,茯苓15g,薏米30g,陈皮10g,香附12g,山栀15g,茵陈30g,厚朴10g,枳壳10g,大黄10g,郁金10g,槟榔12g,丹参15g,桃仁10g,莱菔子12,泽兰15g,甘草3g。水煎2次分服,日1剂。
另肝炎膏外贴肝区,3日换药1次。
上方服10剂后诸症均减轻,已能活动,出外走数里路也不觉得累,偶有口干,舌红无苔,脉平和,乃肝阴不足。上方合一贯煎加减调服,10剂诸症悉除,精神好转。改用“肝炎膏”外贴,配合内服“肝炎胶囊”(自制药),调治3个月告愈,实验室检查均基本正常。
1993年11月22日追访一切正常。
讨论:肝硬化腹水,急性肝昏迷,证属湿热蕴毒,毒热炽盛,热盛于湿,邪犯心包则出现神昏、谵语、烦躁等精神神经症状。用黄连解毒汤苦寒直折,泻火解毒,配合茵陈、大黄清热利胆,荡涤肠胃之热,使邪从二便排出。黄连、半夏、瓜蒌为小陷胸汤,配橘红、天竺黄、石决明平肝降逆清热涤痰,宽胸开结,莲子清心,全虫、钩藤解痉,菖蒲、远志、藿香、佩兰芳香开窍,羚羊角单服配合安宫牛黄丸凉开醒脑。西药氨基酸输入增加疗效,使患者尽快清醒。肝腹水患者排水困难每日输液量4000毫升,液量过多,反而使腹水、肤水进一步加重,纳食难进,水液从口溢出。患者第二次进入危险状态,可谓治疗上一大失误,如果不是当机立断,峻下送水则后果将不堪设想。利水后重用黄芪达70g之多以补气,健脾调治,患者恢复较快。峻下遂水当衰其大半而止,遂减量。待病情基本恢复则用膏药配胶囊长期调理以善其后,故收效尚佳。对肝硬化腹水,急性肝昏迷这样的危重病人,中西医结合调治收效良好,前景广阔。(贾中峰 贾永林)
《临床治疗学研究与应用集成》中国中医药出版社